在家长陪伴孩子的日常康复训练中,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 感统与语言发展是否存在一定联系?我的孩子开口说话晚,是不是可以只为孩子报语言课程,密集开展发音训练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两者之间是否有关系,以便更好的帮助家长们为孩子选择康复训练课程。
感觉统合:
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上的困难。
前庭觉:
前庭觉亦称平衡觉。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由于前庭平衡的关系,前庭觉的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
本体觉:
又称身体形象或身体地图,能告诉我们关於位置、力量、方向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以及有助於统合触觉与前庭觉的一种感觉讯息。这是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组织和大脑长期互动练习过程中,协调出的自动自发的能力。本体感发展良好,大脑功能才能发挥自如,观察力敏锐、反应迅速,人生最重要的想像创造能力也才能丰富地发展起来。
语言发展:
主要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内掌握本族语的过程。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又称语言获得,即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广义的语言发展还包括书面语的掌握。语言是具有一定遗传素质的个体在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特别是在和人们的语言交流中以及在而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语言能力是人类独有的高度复杂性神经运作。大脑皮质层的分别有处理听觉、发音、词汇认知、语言组织及推论的功能区,透过神经组织这些功能区,必须和身体感官取得紧密配合,否则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平衡能力及前庭觉不良,神经组织的能量到达不了皮质层的语言功能区,便会造成词汇能力不足、语言组织混乱、视听神经也会发展不全,形成阅读、听写及写字的困难。特别是大脑的中枢神经贯穿前庭觉,前庭神经不佳,身体行动及左右脑思考会陷入混乱,引发语言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为学习困难最主要的原因。
触觉不足的孩子,感觉辨识不全,听觉层次受到影响,牵连发音组织的小肌肉(唇、舌、颚、声带)发展不足,进而造成音感差及发音不正确等。除了语言器官本身受损外,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大多来自于感觉统合不足引起的。
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能综合培养孩子各方面技能,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孩子是个有机体,只有大脑及身体感官的组合互动,才能形成学习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